此篇文章偏重於以圖解方式,簡單帶大家了解 依賴反轉原則 哦,有興趣就往下看吧!

本篇目錄

依賴反轉原則 DIP

DIP 為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簡寫,均意為依賴反轉原則。

👍 開發途中若有遵循此原則將有助於將軟體模組之間做解耦動作!

❓ 為何軟體模組之間需要解耦,回頭再來告訴各位。

定義

以下擷取自 wikipedia

  1. High-level modules should not depend on low-level modules. Both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e.g. interfaces).
  2. Abstractions should not depend on details. Details (concrete implementations)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1️⃣ 高層次模組不應該直接依賴低層次模組,它們都應該依賴抽象層!

2️⃣ 抽象層不應該受到低層次模組影響而改變,反而是低層次模組要去依賴抽象層!

見解

老實說當初在看 DIP 原則,我根本看不懂定義在寫什麼東西 (´_ゝ`) …

寫了約有 1 ~ 2 年程式後,才漸漸明白 DIP 原則想要傳達的意涵 _(┐「ε:)_

. . .

通常一個系統變化最頻繁的地方就是商業邏輯,可能因客戶的需求變動時常有變化,所以我們可以將商業邏輯視為是比較高層次的(意為商業邏輯都會寫在比較高層次模組的位置)。

換句話說,通常變化不大的計算邏輯或功能型程式,我們都會實作在比較低層次模組的位置哦!

當我們理解高低層次模組概況後,那它們之間如何互動?就是我們這次探討的 DIP 原則囉!

. . .

其實可以將定義比喻為夾心餅乾,蛤?Σ(°Д°;

∞ Sandwich cookie
∞ Sandwich cookie

因為有餅乾(抽象層)的關係,兩種餡料(具體層)並不會實際碰到彼此,換句話說,這兩餡料可以各自加上一些佐料(實作各自發展),但倘若兩餡料需要做到保持各自風味的前提下做結合,就需要餅乾來幫忙

∞ Sandwich cookie
∞ Sandwich cookie

倘若沒有餅乾的保護,兩種餡料就會混合在一起(程式有相依性,即為程式耦合),如上圖。

類別圖探討

底下就從類別圖來看 DIP 原則吧!

A rely on B
A rely on B

這是一個典型的 A 依賴 B 的類別圖,有幾點可以討論:

  1. A 如果沒有 B 的話,A 的功能很大機會受到 B 的牽制
  2. 當 B 的異動很大時,A 的功能保險起見都應該要重新測試,嚴重的話甚至改 B 連帶需要改 A

相信大家對於這兩點都是不樂見的,這邊還只是拿出類別之間的相依關係討論而已,更進階的層次還有元件之間的相依性,但不論是類別還是元件,其實都可以套用 DIP 的相似概念來達到解耦目的!

. . .

接著當我們將上圖套用 DIP 原則之後,會變成怎麼樣呢?

A rely on I
A rely on I

這是一個典型的 A 依賴 I 的類別圖,有幾點可以討論:

  1. A 不一定要 B,只要是實作於 I 的都可以接受
  2. 即使 B 的異動很大,以 A 的角度來看只要給我符合的結果就行,我不管你 B 如何去實作

主觀來看 A(高層次模組)要能正常運作,一定會需要 B(低層次模組)的協助,而 DIP 將這樣的關係倒反過來,實際上當然不是 B 跑去依賴 A,而是 A 和 B 都去依賴 I(看似 A 依賴 B,但不是那麼明確罷了)。

延伸

但倘若我們以 A 依賴 I 為例子來看,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未解… Σ(;゚д゚)

那究竟誰要產生去 B 呢?還是 A 嗎?那這樣有解決根本問題嗎?

接著我們來談談工廠模式是如何解決產生 B 的問題。

工廠模式

Factory
Factory pattern

從上面類別圖可以很清楚知道誰去產生了 B,A 透過工廠(Factory)取得了 B,而 A 依賴 BFactory 介面這也意謂著,實際具體工廠也不一定要 BFactoryImp,只要實作 BFactory 介面的具體工廠都可以接受。

若以 A 的角度來看,它只會知道我得到了一個 B,是由工廠幫它產生出 B!

疑點

眼尖的話你會發現…

Violate DIP
Violate DIP

BFactoryImp 因為依賴 B,所以違反了 DIP 原則,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廢話嗎?

因為 BFactoryImp 目的就是要產生 B 阿,這要怎麼避免?

這其實印證了要在一個系統上完全遵守 DIP 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工程師必須要思考如何拿捏,而不是一味地去遵循原則哦!

為什麼需要解耦?

你應該也不會希望測試一模組,還要連帶測試其它模組(更何況這不是你團隊開發的模組),解耦目的終究是希望讓軟體模組各自可以彈性發展而不互相影響,其實這也會間接影響團隊職責切割,很有趣吧!

舉個例子來說,可以試想看看商業邏輯儲存資料方式這兩塊,將計算的職責交給商業邏輯,而實際資料儲存則交給儲存資料方式

  • 處理商業邏輯的工程師,只需要思考如何因應需求變化而改變其商業邏輯程式
  • 處理儲存資料方式的工程師,則只需要思考如何將接到手的資料確實儲存起來

好處

  1. 避免掉多數直接改 A 壞 B 的情況
  2. 職責逐漸單一化,可以寫出更有價值的單元測試(程式耦合嚴重,幾乎是寫不出單元測試,要注意!
  3. 可達到快速除錯的目的,因職責已逐漸單一化
  4. 元件角度來看,可以分開部署,不需要重新編譯整個專案(不過端看專案本身如何去切層
  5. 程式會愈來愈符合物件導向設計原則(很神奇吧~
  6. (有想到在回來補充 XD…

參考

💭 亂談軟體設計(5):Dependency-Inversion Principle

💭 PHP OO 物件導向原則:依賴反轉原則DIP

結尾

感謝各位花時間看完此篇文章,如果本文中有描述錯誤,還請各位指教。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了解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若在開發時就盡可能遵循該原則,對未來的幫助絕對不會少,它就是短期看不出什麼效果,但長期來看你會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做 (´_ゝ`)….